龙凤榫加穿带

一、   定义


两块相拼接的平板,板边分别起榫舌和通背的按合构造,叫“龙凤榫”。此种造法加大了榫卯的胶合面,可防止拼口上下翘错,并不使拼板从横向拉开。


image002.jpg

image004.jpg


为了进一步防止拼板弯翘,横着还加“穿带”,既穿嵌的一面造有梯形长榫的木条。将不够宽的薄板加宽时,就用到了“龙凤榫加穿带”。是一种依靠燕尾凹凸结构对家具木材进行对接和平面稳定的一种榫卯结构,在明清家具的制作中得到普通使用。


image006.jpg


二、   做法


image007.jpg


将薄板的一段刨出断面为半个银锭形的长榫,再将其相邻的薄板开出下大上小的槽口,用推插的方法将两板拼合,可不使其从横的方向拉开。

拼合粘牢之后,在其上开一个上小下大的槽口(带口),里面穿嵌的是一个一面是梯形长榫的木条(穿带),穿带的梯形长榫一面稍宽一面稍窄,为了使其穿紧,长榫都是从宽的一边推向窄的一边。穿带两边出头,留做榫子。


三、   应用


image009.jpg


它常用于案面芯板、柜门、床面、板子头部等需要拼接或加固的部位,龙凤榫拼接需用胶粘接,而穿带不能用胶,因为穿带还起到滑动导向的作用。

穿带的使用一般距离两端在15公分左右,穿带的间距在35-40厘米之间。这种榫卯结构衍生的变种也非常多,用途广泛,但完美的功能不是衍生变种结构能代替的。